系所簡介

系主任 陳志欣教授
淡江大學化學系主任(2023/08-迄今)
淡江大學化學系教授(2020/02-迄今)
淡江大學化學系副教授(2015/08-2020/01)
淡江大學化學系 助理教授(2012/08-2015/07)
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 研究員(2008/04-2012/07)
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員(2006/07-2008/03)
詳細資料
系所簡史
本系創立於民國47年,為全國各大學中歷史最悠久的化學系之一。多年來苦心經營,本系無論在師資、設備、儀器、圖書方面,均有長足的進步。歷年的發展狀況略述如下:
- 民國47年淡江英專改制成為淡江文理學院時成立化學系,開始興建化學館,第一期只建了兩間實驗室。
- 民國48年繼續擴建化學館,完成了基本的實驗室、藥品室、玻璃室、儀器室、辦公室和圖書室。
- 民國56年大學部分為A、B兩班,並籌備成立研究所,有鑑於當時設備已不敷使用,於是將化學館擴建為三層樓建築,增加一個天井,系館大門也完成至今。
- 民國60年8月經教育部核准正式成立研究所招收碩士班研究生。
- 民國63年為配合社會的需要,將化學系分為化學組及應用化學組。化學組與一般化學系之課程一樣,應用化學組除了化學組之主要課程外,還必修高分子、單元操作和應用化學概論。
- 民國65年初,有鑑於大學部及碩士班已具規模,為培養高階研究人才獲准成立博士班,為國內繼台大、清大後第3個博士班。繼又耗資1000餘萬元擴建新館,與舊館銜接成為一個具有4層樓的建築物。
- 民國86年初,有鑑於鍾靈化學館第一期建築老舊,實驗空間不足,斥資4億重建為一個具有7層樓、4000坪建築物,於88年11月完工,是國內各大學化學系中最有特色及最現代化之建築物之一。
- 民國92年,為順應世界研究潮流及未來發展趨勢,大學部化學組更名為化學與生物化學組;應用化學組更名為材料化學組。
- 民國94年,本系碩士班招生改為「A組」、「B組」招生的方式。「A組」招生的對象為化學、應用化學系畢業或肄業具同等學力者。「B組」招生的對象為非化學或生物相關學系或同等學力者。
- 民國98年,本系碩士班招生改為「化學組」、「生命科學組」招生的方式。「化學組」招生對象為化學相關科系畢業或具同等學力者。「生命科學組」招生對象為理、工、農、醫學院及相關學系獲學士學位或同等學力者。
這些年來本系承蒙歷任校長的重視及董事會財力的支持,加上歷年來師生們之間共同努力,成就已獲學界及業界的肯定,迄今系內有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同學組成之化學系學會,並有內政部所認可的淡江化學系友會,形成一完整體系。
教育目標
科學的進步中,化學是不可缺少之學門,為培養國家及社會之頂尖科學人才,本系的教育目標如下:
傳授化學知識
教導學生基本的化學知識,並教導如何充份的將它們應用於生物化學及材料化學領域。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以不同課程及實驗培養學生如何獨立思考,於化學及其他科學領域中創造具有特色之學生氣質。-
增進表達能力
因應職場需求及變化,以書報討論方式,養成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 -
培養良好的實驗技巧
實驗為驗證化學理論的基礎,良好的實驗技巧為未來研究的根本,紮實實驗技巧的養成為最重要的一環。 落實自我管理
輔導學生於不同課程中培養自我管理能力,將來進入職場更易適應。培養終身學習能力
於課程中培養學習的動機,將來離開學校後仍有終身自我學習的能力。
學生核心能力指標
本系肩負培養社會科技人才之重任,依此本系學生基本訓練以下列諸項為能力指標:
- 具備基本化學知識,並以此知識擴展於生物化學、材料化學及其他相關化學領域。
- 具備基本科學知識,如數學、物理等科目,並運用於化學之相關領域。
- 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能於職場中有良好的應對、解說、溝通能力。
-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並具有規劃未來生涯之能力。
- 透過國際交流之機會,增加語言及國際觀之素養。
- 透過通識課程,增加人文關懷與藝術欣賞之氣質。
- 藉由學術演講與書報討論,培養洞察尖端科技之能力。
- 以專題研究及各種實驗課程,培養良好實驗技巧。
- 藉由書報討論及優良圖書網路資源,增進閱讀能力及搜尋資料能力。
教學特色
教學內容
- 實驗操作:實驗操作:實驗以個人為單位,減少依賴心,培育獨立操作之技巧,以因應就業或進修之需要。
- 專題研究:學生可選修專題研究,在教授指導下,進入研究實驗室,學習自行設計實驗內容與程序,作為成為高階研究人才準備。
- 書報討論:四年級學生必修,由不同領域教師指導,訓練查尋論文、資料,單獨上台報告的能力。
- 師生座談:導師每學期均會安排時間與學生面談,系主任並定期與學會會長和班代表會談,瞭解學生所提出問題,檢討得失,以解決問題。
- 講座課程:每學期邀請國內學者專家來系上講授個別專長的領域,提供學生更廣闊的視野及引導未來研究或就業方向。
教學方式
- 本系為配合課程,於各年級開設普通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及儀器分析實驗,除儀器分析實驗採三人一組操作外,其餘實驗均為單人操作,以培訓獨立操作之技巧。
- 開設選修「專題研究」(頂石課程) 課程,同學在教授指導下,進入研究實驗室學習自行設計實驗內容與程序。
願景策略
- 聯合國內大學化學系的力量,建立一個大學化學實驗庫,整合大學化學科跨領域及通識課程及實驗。
- 跨領域課程應與新世紀最重要的材料及生命科學與科技接軌,化學實驗教材應包含跨領域的整合性實驗,兼顧化學研究實驗室的基本技術及高科技工業的應用。
- 化學實驗庫可提供國內大學化學、化工教育及部分技術學院化學實驗庫可提供國內大學化學、化工教育及部分技術學院或工職教育之所需。獲工職教育之需。
- 開發跨領域化學課程,以為發展大學基礎教育中先進科技學程教育的基礎。
- 發展通識化學教育及媒體教學,提昇大學基礎教育的科學素養。
- 國際交流人才培育計劃
- 運用募款或爭取校外學術機構之補助,鼓勵研究生出國參與學術研究活動,如:短期參訪、合作研究、學術會議等,以提昇教師研究水準,開展研究生國際視野,並充實其畢業論文之品質。
- 接受外國學生或博士後研究員來校進行研究。
- 提供學生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或補助的訊息,並鼓勵其申請。
發展目標
進修
近年來,大學部每屆畢業生均超過二分之一的學生繼續於國內各研究所進修或出國深造。碩士班畢業生後也有選擇出國深造,亦有留在國內攻讀博士學位。就業
本系畢業生大多服務於工商界及學術界。畢業系友於成就上表現優良,目前各公家機關、大學院校及私人機構均有系友任職,獨立創業者亦有相當突出的表現。升學及就業輔導
輔導在學生甄試各大學研究所,對於有志於往工業界發展的學生,開設暑期工業界實習的學分。系友聯繫活動
業系友每年於校慶活動當天,返系召開系友大會並進行交流。每年均有系友提供獎學金以鼓勵在學生努力向學。
品質屋
